百余件衣服剛放到網店上,4秒鐘內全部賣光!這就是在網上購物時流行的“秒殺”。“秒殺”除了讓網絡買家購物時失去了理智,“網托兒”、“網絡黃牛”也成為“秒殺”的“副產品”。網絡資深賣家提醒,買家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要看東西賣的多火爆,還是要看自身是否需要。
經歷:“秒殺”搶來雞肋衣服
網友王希(化名)在網上購物已有兩年。她告訴記者:“‘秒殺’大概是近一年時間才流行起來的,集中在網上一些好評度很高的‘皇冠’店鋪。”王希說,這些網店一般會在上新品前,提前預告上新時間,而且還會拍攝一些精美的模特圖片,勾起買家的購物欲。“比如我以前經常光顧的一家網店,晚上8點上新貨,那么差不多提前10分鐘,就有幾千人同時在電腦邊守候,甚至在開始銷售新品的一剎那,網絡都會堵車。”
因為“秒殺”,許多購物者根本來不及考慮衣服的價錢、款式、顏色、大小,最關鍵的有時候“搶”來的款式根本不適合自己。“因為網店不能以‘不適合自己’為由退貨,所以網友只能自己想辦法。要么轉讓,要么送人或者干脆壓箱底兒。”
揭秘:托兒與黃牛一齊上陣
王希說,她也曾以在網店上“秒殺”購物為樂,但網購經歷多了,也就漸漸冷靜下來,而且也逐漸發現了一些“秒殺”的“貓膩”。“比如有的‘秒殺’店,會找一些托兒,在新品剛開始出售時快速‘搶’下新品,這樣就加快了新品的售賣速度,造成多數網友‘搶’不到的假象。”而這些被托兒“搶”走的新品,隔天就會重新上架,這時,其他買家,看到又有零星“補單”,就會立即拍下,于是形成第二輪“秒殺”。
有的店鋪還會請一些網絡紅人作“代言”,凡是這些“紅人”穿著的衣飾都會受到大家的追捧,從而身價大漲。王希說,“現在在一些論壇上已有網友發了揭露帖,說某網絡紅人是向賣家收費作‘代言’的,雖然只是傳言沒有證實,但大家還是應該冷靜一些,不要盲目跟風。”
此外,網絡的“秒殺”購物無形中給網絡“黃牛”提供了市場,這些“黃牛”們專揀熱門商品,迅速拍下后,加價轉賣給迫切求購此商品的買家,從中“賺”差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