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知道我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,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。”第一個投放廣告的商人約翰·沃納梅克在19世紀如此感慨。100多年過去了,廣告主對推廣效果的評估成了營銷領域“不可完成之任務”。
然而,在一貫以“精準營銷”著稱的搜索引擎領域,一切正在撥云見天。7月21日,名為“百度統計”的系統平臺正式上線,首期對百度的企業客戶免費開放。它可以跟蹤分析用戶在企業網站上的行為,進而判斷各個關鍵詞、創意的推廣成果。對此,營銷專家評價頗高,認為這標志著搜索推廣效果的評估取得重大突破,已經“可徹底量化”。
營銷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學院派認為,整個營銷流程分為營銷前網站建設、營銷中搜索推廣、營銷后銷售管理三個環節,其中對于營銷效果的評估屬于“最后一公里”,但卻是最難觸及的里程。
而對于搜索營銷來說,這個問題要容易不少。搜索引擎本身就是一個涉及巨大數據運算量的平臺,要跟蹤記錄網民對關鍵詞的訪問和點擊很簡單。百度統計的發布,搜索效果評估第一次將觸角伸向了營銷的后端,徹底擺脫了傳統的評估局限在搜索網站內的桎梏,并且完全可以通過圖表的形式量化出來。
“以往搜索營銷只會告訴你,你投放的關鍵詞價格是多少,被展示了多少次,點擊了多少次,其實這些數據對評估效果意義不大。”營銷專家告訴記者,最終落腳點還要在企業網站上,網民通過搜索進來后做了些什么?是否對產品、服務頁面發生過興趣?諸如此類的問題更為重要。而這一切的疑問,百度統計可以解決。
“福爾摩斯”出動
盡管百度統計對搜索效果的評估帶來革命性的突破,但在百度看來,這一系統更重要的意義在于,幫助企業檢驗、調整營銷策略。這一點,從百度將其內部代號定為“福爾摩斯”可以看出。
據介紹,這一系統平臺包括“流量分析、來源分析、轉化分析、網站分析”四大功能模塊,界面延續了百度式的簡潔風格,企業可以全程跟蹤訪客的地域、時間分布以及行為路徑,監控各種網絡媒介推廣效果,及時了解哪些關鍵詞和創意的效果最佳。
這將成為企業營銷帶來全方位的參考依據。首先,企業可以據此調整關鍵詞投放思路,增刪部分推廣單元;其次,根據網民的行為軌跡,可以判斷企業網站建設的漏洞;再次,能夠進一步推斷網站的客服互動、銷售跟進是否存在不足,可以看到,百度統計串聯了網站、推廣管理、銷售三個環節,從中穿針引線。
增值服務計劃的排頭兵
實際上,互聯網上不乏第三方流量統計系統,它們也可以提供與百度推廣類似的功能,但后者有一個優勢無法取代——與百度推廣系統的無縫對接。
也就是說,百度統計并非孤立的流量統計系統,而是其推廣平臺的延伸,是百度打造的“精準營銷”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。而對這一體系布局的完善,百度推廣才剛剛是第一枚棋子。
百度期望通過這一龐大的計劃,對搜索營銷體系進行一次重新梳理,從整體上推動企業從策略的制定,到投放的執行,再到思路拓展的全面升級。百度對搜索營銷體系的排兵布陣,將對營銷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,中國中小企業的綜合營銷能力將在這一波變革中得到極大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