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不是危機。”馬云篤定,“這是全球經濟成長過程中的陣痛。”
美國當地時間12日上午,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、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登上美國亞洲協會的講臺,就“經濟危機中的企業精神與中國企業全球化路徑”發表演講。
在演講的過程中,馬云多次提及企業家精神。通過現場的互聯網直播,他向全球聽眾發出自己的疑問,“在危機中,世界缺失的是什么?”
“是錢,是商業社會缺失的企業家精神、夢想和價值觀。”馬云的自問自答,給正身處危機的全球的企業以“自救”的指引,“企業不能等待政府、不能等待經濟學家、政治家,應該呼喚起企業家的夢想、理想、價值觀。”
而企業家精神對深處嚴冬的全球經濟的“救市”能量,更被馬云清晰的指出——企業生存下來,就能夠吸納就業。“人們不能被動的等待就業崗位,企業的最高責任就是解決市場的就業。”對企業來說,自救的下一步就是通過踐行解決就業的最高使命來救市,經濟的復蘇才更加值得期待。
“有人問我經濟什么時候能夠好轉,我說明年。”馬云回憶此次在北美大陸長達16天的行程時,不無感觸,“她說真的嗎?我的回答是,明年人們就習慣危機了。”
馬云從中美兩個國家資本的角度給人們分析,“中美應該互相分享信息,互相新任”。許多問題是不論中美還是全球各國共同面對的,挖掘需求市場、解決就業、刺激資本投資信心等等。
馬云有自己的樂觀,“這個問題很快會被解決。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普通的人、這么多的政府領導、這么多的商業領袖共同的關注同一個事情。”
中國正在召開全國兩會,委員代表們傳出同樣的聲音。“保護中小企業就是保就業保增長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河北省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黃榮提出。
事實上,站在此輪經濟危機肇發地美國,作為一個中國資本的代表,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被人們給予更多的期待。他以“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”為己任,他服務著數量最龐大的中小企業客戶群,承擔著全球密集的外貿內貿交易。
與此同時,他身處的大的市場環境是——奧巴馬面對著美國的失業困窘,中國也在積極推出舉措解決大學生和返鄉農民工的就業難題。“國際國內的經驗證明,最能夠吸納就業的是中小企業。”3月10日,政協委員天津市商會副會長王永正一字一頓。
“阿里巴巴將投資3000萬美金開拓市場。首先是在美國和英國,我們招聘更多的人在這里;也希望招到人回中國。我們解決就業,也希望幫助中小企業做生意,讓他們解決更多的就業。”馬云的邏輯,是幫助中小企業,讓中小企業幫助市場消化更多的勞動力存量。